男女主角分别是景哥儿蒋崇安的其他类型小说《红火日记后续》,由网络作家“微风吹树梢”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如此眨眼间这样的日子便过去了两日,按槐树村的风俗习惯结婚第三天是需要回门的,但因为景哥儿与林家签了断亲书,便也不用在意此事。因为蒋崇安与景哥儿的婚事,家里的猪肉生意已经停了两天,所以蒋父与蒋崇安决定明天重新去镇上出摊。吃过午饭后蒋父便准备趁着下午没事,去周围几个村子转转,多寻摸一些合适的成年猪,为之后几天的生意做准备,今天能多预备几头的话也可以为之后几天省点事。本来蒋父是想让蒋崇安跟自己一起去的,也可以顺便教他一些自己的经验,但是蒋崇安却不是很在意。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跟着蒋父已经跑了将近一年,之前虽然没有跟着跑却也是一直在镇子上帮忙的。当然更关键的是自己新娶的小夫郎,一想到从明天起每天都要有大半天见不到自己的小夫郎,今天就一点都不想跟...
《红火日记后续》精彩片段
如此眨眼间这样的日子便过去了两日,按槐树村的风俗习惯结婚第三天是需要回门的,但因为景哥儿与林家签了断亲书,便也不用在意此事。
因为蒋崇安与景哥儿的婚事,家里的猪肉生意已经停了两天,所以蒋父与蒋崇安决定明天重新去镇上出摊。
吃过午饭后蒋父便准备趁着下午没事,去周围几个村子转转,多寻摸一些合适的成年猪,为之后几天的生意做准备,今天能多预备几头的话也可以为之后几天省点事。
本来蒋父是想让蒋崇安跟自己一起去的,也可以顺便教他一些自己的经验,但是蒋崇安却不是很在意。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跟着蒋父已经跑了将近一年,之前虽然没有跟着跑却也是一直在镇子上帮忙的。
当然更关键的是自己新娶的小夫郎,一想到从明天起每天都要有大半天见不到自己的小夫郎,今天就一点都不想跟自己的小夫郎分开。
在蒋父说了之后,蒋崇安就说下午要跟景哥儿一块去后山转转,蒋父听了也没说什么了。
毕竟这种刚成婚的小夫妻之间的新鲜感,这种不想分开的心情,蒋父在自己刚成婚时也是一样的,也能够理解蒋崇安的小心思。
吃过午饭后,蒋父去寻摸之后几天的猪肉,蒋母去隔壁的林家找林婶子说话,福宝跟着蒋崇安和景哥儿一起去后山采菌子。
刚出门的时候蒋崇安和景哥儿还是并肩走在一起的,福宝在一旁叽叽喳喳的跑前跑后。
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就变成了景哥儿和福宝在前面走,蒋崇安一脸的无奈跟在后面。
到了后山,因为想到山里会有一些野兽,所以几人也没敢太往里近,就在边缘转转。
三人找了一片适合菌子生长的环境就开始各自找菌子了。一开始几人找到的都是一些杂菌,几人也没有在意,反正有收获总就是好的。
就在找了有半竹篓后,景哥儿突然一阵惊呼,蒋崇安和福宝都向景哥儿看去,害怕景哥儿发生什么。而景哥儿也欢喜的招呼两人快过来,等两人过来才又开口。
“安哥,你看这个是松茸吗?”
蒋崇安凑头看过来细瞧了瞧,也惊喜道:“真是。”
要知道,松茸可是个好东西。而且一般要长在南方一点,他们这个村子很少能见到,所以景哥儿才不太确定。
松茸,学名松口蘑,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鲜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特殊香气。
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稍膨大,菌环生于菌柄上部,丝膜状,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担子棒状,四枚孢子,孢子无色无囊状体。
而且,松茸在出土前,必须得到充足的雨水,出生后必须立即得到充足的光照,另外温度、虫伤、人为暴力采集对菌丝的伤害等原因对松茸的生长都会有直接的影响。
蒋崇安小心的拨开松茸旁边的泥土,露出白色的菌柄,待菌柄全部露出后,在旁边找了一根稍微粗壮点的树枝,小心翼翼的将整支松茸撬了出来。
福宝在一旁开心的说:“这就是松茸吗?好吃吗?”
蒋崇安一手摸摸福宝的头,一手将松茸递给福宝道:“是啊,你拿着认认,这松茸啊,可好吃了,口感十分顺滑爽口,而且松茸的营养丰富,吃了对身体也很好,有一股特别的浓香,只是咱们这里少见,我也只是小的时候吃过几次,你也吃过的,只是那时你还小,应该是不记得了。”
景哥儿在一旁听的也极其认真,毕竟这种好东西林家是不可能吃的,就算要吃也不会有景哥儿的份,心想可真好。
福宝察觉不到景哥儿心情,只见景哥儿听的认真,便对景哥儿说:“嫂嫂,你吃过松茸吗?是不是像哥说的一样好吃。”
景哥儿摇摇头答道:“没,这东西精贵,林家是舍不得吃这种菌子的。”
福宝听后又道:“那回家后让娘炒几个咱们尝尝吧,我也好想知道他是什么味道。”
景哥儿有点不舍得:“咱们拿去镇上卖了吧,吃了有些可惜了。”
蒋崇安看着景哥儿,又想到了景哥儿在林家的遭遇,说道:“咱们回去少炒几个,大家都尝尝,只吃几个不碍事的。”
福宝听后开心的欢呼起来。
三人都十分开心,将其小心地放进竹篓里后,就往周围又细细找了找,希望能再找到几个。
许是运气好,在搜寻一圈后果然让三人又找到了十几棵松茸。
原本几人也只想着采到一些杂菌,谁知运气好,能采到这么多的松茸。几人将各自的竹篓都装满后就下山回家了。
到家后,蒋母也正准备开始做晚饭。福宝开心的跑过去说:“娘,我们采到了好多的松茸你快过来看看。”
蒋母听后也很惊喜,随着福宝来到竹篓旁,拿起一颗松茸细细瞧了起来。
等确认竹篓里的真是松茸开心道:“真是松茸,咱这后山上还有这好东西,以前都不怎么见,你们可真有本事。”
蒋崇安和景哥儿在旁边笑着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福宝拍拍自己的小胸脯又道:“那当然了,我们都很厉害,这第一颗还是嫂嫂看见的,要不然我们根本不会仔细寻找。”
蒋母听了也夸道:“景哥儿真是可心细的,这等好东西都能叫你发现,可真是个有福气的。”
景哥儿不好意思的说:“没,只是运气好这才看见了,安哥和福宝之后也发现了好几个。”
这时福宝又说:”娘,哥说松茸可好吃了,咱们拿几个今晚炒了吃吧,咱们尝尝吧,我和嫂嫂都没吃过,想知道这有多好吃。”
这种好东西,一斤可是能卖四五十文的,放在平时哪舍得留着自己吃。
但是现在景哥儿刚进门,这松茸也是景哥儿最先发现的,福宝又闹着要吃,蒋母也就决定拿几个炒来吃,也给自己孩子尝尝味道。
弯腰拿出几个松茸,看着几个孩子说:“行,今晚就炒几个让你们尝尝,叫福宝这个馋丫头也尝尝。”
福宝有些不好意思,扭捏道:“才不是馋丫头,我是想让大家都尝一尝。”
几人看着这个古灵精怪的丫头也没再打趣她,拿上东西就进灶屋开始准备晚饭。
为了搭配松茸,蒋母特意只蒸了精米。
因为精米价贵,所以大多是配上一些糙米一块吃的,只是今天要搭配松茸,所以贵就贵吧,也不是常吃,偶尔一顿也不碍什么。
将精米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浸泡30分钟。取出一个胡萝卜洗净切丁,香葱切碎段再将松茸清理干净,三个松茸切丁。
锅内放少量的油,油热后下胡萝卜煸炒几下后下松茸丁,再放适量盐调味,翻拌均匀将炒好的松茸和胡萝卜转至米饭中,调入一大勺酱油,然后继续焖煮松茸饭。
再等一会松茸饭就好了,一打开锅盖,香味就飘满了整个灶屋,一人盛了一碗。
婚礼过了两天,剩下的肉食也差不多吃完了,家里又没有开始卖肉,所以蒋母将就着又炒了个野菜,再配一碗自己做的咸菜,一顿晚饭就算做好了。
等蒋父回来,一家人坐在堂屋欢欢喜喜的吃了一餐晚饭,个个都吃的十分满足。
柱子不愿,还是蒋崇安说已经把石头接到自己家去了才跟着走。
一路上,柱子不停道谢,还说一定会还钱,听的蒋崇安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蒋崇安不在意这些,救人一命远比银子要值钱的多,再说这俩孩子本就不易,何必因为这几个钱让兄弟俩的日子更难过。
知道这孩子志气高,说不收恐伤了这孩子心,只说不着急,有闲钱了再给也不迟。
等两人回到蒋家,石头已经吃饱睡了。
石头人长的瘦小,因为常年吃不饱饭,所以蒋母一下子也不敢让他多吃,怕他积食。
这种事情还是得循序渐进的来,不然一顿撑一顿饿的,人早晚要出问题的。
冬天天冷,蒋家就在每个屋里都弄了个火炉,整个屋子都被烤的暖烘烘的。
石头毕竟还小,又处在一个温暖安静的环境里,再加上吃饱了就开始犯困,这不刚吃完饭,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柱子来到蒋家,本想接了石头就走的。
毕竟这一天也给蒋家添了不少麻烦,刚救了自己,又帮自己付了药钱,现在还管了石头的吃喝,若是还得寸进尺,也太没有分寸了。
只不过这些在柱子眼中的麻烦,在蒋家人看来都是顺手之劳。
先说路上救人,无论遇见的是谁,见了都不会见死不救,更何况这也不费什么事。
再说药钱,柱子两兄弟过的难是村里有目共睹的,自己能帮一把也不碍什么。
至于给石头饭吃就更没什么了,就算没有这一遭,一个小孩子又能吃多少。
几人劝慰柱子,不要多想,况且如今柱子刚吃了药,还生着病,就该放宽心,这样病才能好的快。
劝着柱子也吃了饭,柱子就实在不愿再给蒋家添麻烦,非要背着石头回家。
蒋家无法,再加上自己家的屋子确实也不大,只是如今柱子身体虚,带着石头回家让人忧心,于是让蒋崇安抱着给送回了家。
送回了家,蒋崇安一再叮嘱,若是感觉有什么不适,一定去蒋家找自己。
等柱子答应下来才往回走,心想这两天还是要多过来看看,怕这俩孩子自己硬扛。
又过几日,柱子本来就病的不重,又喝了几副中药,身体彻底好了。
蒋崇安时常带点吃食过去瞧两人,看柱子一天天转好,回去跟蒋母说了,蒋母才算安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看见孩子不好,就算不是自己的也见不得孩子过得不好。
又到了一年除夕日,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过新年的喜悦里。
蒋家也不例外,早起就热热闹闹的贴年画,蒋母也在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
蒋崇安领着福宝贴春联,蒋崇安个高负责贴,福宝端着浆糊给蒋崇安帮忙。
蒋父无事,就见兄妹俩在院外贴春联,只看福宝跑前跑后的折腾,于是也过去指挥。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热闹。
贴完蒋家的各种年画,蒋崇安便带着福宝往柱子家走。
原来,之前买春联时多买了一副,原是想贴在堂屋门前的,后来见柱子家没有,就把那副小的干脆给了他,也让他家新年沾点喜气。
路上碰到村里的叔伯大娘也一一笑着打招呼。
这边,柱子在家给两人穿上家里最干净体面的衣服,早早起床等着蒋崇安过来。
等两人进门,柱子带着石头出来跟两人打招呼。
郎中来了时候,细细检查了蒋母的伤势。
好在蒋母的伤势看着严重,却没有伤到骨头,卧床好好休养休养就成。
蒋母动不了,家里又没人,只能让留下来的林婶帮自己拿来放在桌子上的零钱袋,这才付了诊金。
郎中看这边也没大事,惦记着自己院里的草药,叮嘱蒋母万不可下床走动,收拾好东西也就走了。
等郎中走后,留下来的林婶才有空关心蒋母。
“你真是受苦了,之前也没听你说过,没想到你家老太太能做的这么过分。”
这个时候蒋母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了:“毕竟是家事,家丑不可外扬,谁知道她现在越来越过分。”
“要说你家有福是真不容易,蒋老太太偏心就是出了名的,要不是后来娶了你,才慢慢过上好日子,要不这个名起的真是…”林婶说着连连摇头。
林婶话虽没说完,但两人都明白他说的什么意思。
说着蒋母又伤心了:“谁说不是呢?也不知道这老太太怎么能偏心成这个样子。”
老一辈的事没人跟她们说,自然也不清楚内情。
只是要有多大的恨,才能这么看不得自己儿子过上好日子。
林婶见又勾起来蒋母的伤心,连忙把话往别处引。
两人闲话了好一会儿,林婶见蒋母情绪好了许多,看天也不早了,就回家去了。
末时,蒋家三父子推着东西进村。
刚到大槐树下就有人喊蒋父过去,神情着急,喊的蒋父一头雾水。
“有福兄弟,我跟你说个事你别急。”下午去蒋家看了全程的一妇人说。
蒋父听她这样说,便意识到事情不对:“行,你说,我先听听。”
这妇人便把蒋家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与蒋父说明。
蒋父越听,脸色越难看,听到最后蒋母伤了,一屁股坐到石墩上。
这妇人一看蒋父脸色不对,急忙说:“让郎中来看过了,说是没啥大事,养养能好的,你也别太揪心。”
蒋父被这消息冲的气短,坐着大口喘气。
蒋崇安和景哥儿听了这话,也是十分恼怒。
景哥儿着急就要往家里跑,想回家看看蒋母的情况。
让蒋崇安在这看着蒋父,自己先回家瞧瞧情况。
蒋父看景哥儿走了,也缓过神来。
伸手让蒋崇安扶自己起来,也要赶紧回家看看。
虽然她们说没什么大事,但没亲眼看见,心里总归不放心。
蒋父和蒋崇安进门时,景哥儿也刚到家。
蒋母躺在床上,见一家人都回来了,强装无事。
王氏来家里闹的时候福宝因为在外面玩,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
等有人跟她说了家里发生的事,跑回来后闹剧已经结束了。
福宝看蒋母受伤,心疼的大哭,后悔今天跑出去玩。
福宝虽这么想,但是蒋母却很庆幸福宝出去了。
福宝一直是受全家人的疼爱长大的,蒋母希望她平平安安长大就好,不想让她看那么多糟心事。
福宝回来后,蒋母就哄了她老半天,好不容易见她不哭了,现在看人都回来了,瘪瘪嘴又有想哭的意思。
回家之后见蒋母受伤,福宝就因为自己贪玩后悔,后来蒋母哄了哄自己情绪稳定下来。
现在见家人都回来好像找到了主心骨,整个人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下来。
“爹,这可怎么办啊?娘伤了,现在站不起来了。”福宝哭着说。
福宝毕竟还小,只是看娘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就着急。
下午听那些妇人说娘伤了腿站不起来了,心慌的也没听她们后来说了什么,只能听到蒋母站不起来。
蒋母哭笑不得,总算知道福宝一直哭着给自己按腿是什么意思了。
笑着说:“没事,娘就是现在站不起来,等娘躺床上养几天还能起来跟咱家福宝玩。”
福宝抽泣:“真的吗?娘你真的还能站起来。”
蒋母拍福宝的屁股:“怎么,你还不愿意啊。”
福宝破涕为笑,窝在蒋母怀里:“真好,家里的活以后都让我做,娘你好好养,快点站起来,你这样我难受。”
蒋母摸摸福宝的头:“好,娘好好养。”
一圈人听着两人的对话,心安下来不少。
晚上景哥儿做了饭,因为蒋母受了伤,专门给她多蒸了碗鸡蛋羹。
只不过,因着今天发生的事,众人都有些食不知味。
晚上,蒋父躺在蒋母身旁,开口:“因为家里的事,这些年,跟着我真是苦了你了。”
蒋父蒋母这些年的感情一直很好,安慰蒋父:“没事的,这些年咱们不是过得挺好的,我这伤养养也就好了,你别担心。”
蒋父听着蒋母安慰的话,拍拍蒋母的肩头,语气坚定:“没事,睡吧,以后都会好的。”
蒋母也没在意,安慰蒋父几句也就睡了。
另一边,蒋崇安与景哥儿也在聊天。
景哥儿:“咱娘这个样子,明天开始我就不跟着去镇上了,家里得有人看着,只有咱娘和福宝在家,我不放心。”
蒋崇安也是这样想的:“嗯,我也是这样想的,娘这个样子,福宝还小,只留她俩,万一再有人来闹,我真怕。”
景哥儿也说:“是这样的,娘现在动不了,我得在家照顾她。”
蒋崇安被今日的情况吓的够呛:“要是再有人来闹事,你自己看情况,若是闹不过,也别硬来,再伤着自己。”
“你放心,娘刚受伤,想必祖母也不敢再来了,就算再来我不给她开门就是。”
蒋崇安点头。
景哥儿又说:“好在板栗现在剩的也不多了,本来就再做几天就做不了了,现在提前几天也不妨事。”
蒋崇安:“嗯,生意倒不妨事,就是家里要辛苦你了。”
景哥儿:“这哪有什么累的,娘之前都能做,我现在有什么做不了的。”
话虽如此,但是照顾人哪有轻松的,只不过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尽力减轻他的负担。
“家里的重活你别做,留着等我晚上回来弄,你辛苦辛苦,也别给自己累着了。”
景哥儿知道他关心自己,一再保证累了就歇,蒋崇安才放心。
隔日,收摊后蒋父带着蒋崇安与景哥儿三人来到牲口市场。
牲口市场又脏又乱、味道还大,所以基本都设在镇子边缘。
到了市场门口,因为想着带着板车不方便,所以就想着先将板车放在门口,也不用怕丢,这里有专门看车的人。
因为带着板车来这边的基本都是来买牲口的,逛的时间不会太长。
所以这边要价也不贵,不然没有生意,来这边存车只需要1个铜板,去镇上逛的话存车就要贵些,要2个铜板。
牲口市场很大,卖的种类也多,驴子、骡子、牛都有。
因着几人目标明确,所以径直向着卖牛的那片走去。
走进靠近门口的一家,看这位卖家卖的正是一头壮年的牛,与自家想买的牛一样。
蒋父毕竟年岁大些,对牲口也有些了解,上前查看毛牛的腿脚,掰开嘴看牛的口腔。
挑牛时,因为买来的牛要拉货、耕地,所以腿脚往往是最先检查的。
健康时牛有精神,走路昂首阔步,步伐稳健。而患病时行走头不摇,尾不动,精神不振,严重时甚至卧地不起。
再来观察牛的毛色,健康的牛毛色光亮,富有弹性,而牛患病时则皮毛粗乱,并且无光泽。
其次就是看口腔,口腔粘膜淡红,温度正常,无臭味说明牛健康,病牛口腔时冷时热,粘膜淡白色,且流涎,或潮红干涩,恶臭味明显。
看口腔时也一并观察牛舌,牛体健康时舌头光滑红润,舌苔正常,患病时不仅舌头不灵活,而且舌苔粗糙无光,多为黄、白、褐色。
最后方便的话,还可以看看牛的粪便,健康的牛,大便软而不稀,硬而不坚,无异臭,小便清流,并且大小便有规律。
而病牛大小便无度,大便稀薄恶臭,或坚硬,甚至停止排便,小便黄而短,少或血尿,甚至不排尿。
当然,专门做买卖牛牲口的人家会观察的更细致。
蒋父毕竟不是行家,能知道这些还都是口口传下来的,只是农户能买得起牛的也少,知道的自然也少。
蒋父一一检查,觉得这头牛确实不错,询问卖家价钱。
蒋父问到道:“这牛几岁了,看着是还行。”
这卖家不知是对自家的牛格外满意,还是有些看不起蒋家,觉得他们穿的脏乱,满不在乎的说:“两岁了。”
这卖家很是有些狗眼看人低的意思,蒋家虽是农户,穿的不很华丽,但好在整齐,只是因着要做生意难免会蹭上点污渍。
蒋父虽觉得这卖家有些无理,但因着看这牛确实不错,还是继续问:“那这牛打算卖多少银子?”
卖家依旧不在意说:“十三两,少一分都不行。”
蒋父一听便觉得这卖家不实在,平常的壮年牛最多也就能卖十一二两,这人一开口就是十三两。
想着既然是买卖那就可以商量,还是开口还还价。
“你这卖的也太贵了些,便宜些,咱们商量商量。”蒋父道。
“咱家牛一直是这个价,放眼望过去没有比这头牛还好的。”牛贩得意。
蒋父也看这头牛好,但是生意哪有不谈的,怎么可能他说好,就不谈了。
又说:“十二两如何,若是可以,我现在就能交钱。”
只是这牛贩不知是太得意,还是觉得蒋父几人泥腿子不像是买得起的。
上下瞟了他们几眼:“不是我不给你便宜,这打眼一看你也不像买的起的。”
蒋父有些不乐意,自己都说了能交钱,这人怎么还是这个态度。
压着火气继续:“咱们好商量,你这还没说行不行,怎么就知我们买不起。”
那牛贩一看蒋父脾气上来了,也不怵:“去一边看去,一群泥腿子,别来耽误我功夫。”
说着还挥挥手,让蒋父几人赶紧走。
蒋崇安本来就一直在旁边看着,开始就觉得这牛贩很是无理。
现在听他这么说,更是恼火,上前就想与他争论,这人有话不会好好说,眼皮都要翻上天了。
蒋父本也生气,一看蒋崇安的架势,怕他生事。
毕竟自家常年居住在村里,不像牛贩住在镇上,万一惹上麻烦事,镇上没人能帮着说话,拉着蒋崇安走了。
蒋崇安知道蒋父的意思,但是这牛贩的态度实在惹人生气。
蒋父小声:“尚且忍忍,这小贩这个态度,迟早有他生事的时候。”
蒋崇安不是乐意惹事的性子,现在爹和夫郎都在一旁看着,惹出事来,平白让人担心,忍忍还是走了。
又顺着路往里走了走,去到另一家,这家的牛贩就十分热情。
蒋父依旧让牛贩把牛牵出来细细查看一番。
这家的牛虽不如刚刚那个,却也是十分不错,牛也温顺,不怕伤人。
牛贩一看就是个会做生意的,牵牛的时候就说:“客官,不是我吹,我这头牛虽说不是顶尖的,但也能说得上数一数二,你绕圈走走,少有比它还品相还好的。”
蒋父看着牛也是认同:“牛是还不错,只是这价格如何?”
牛贩见自家牛入了他们的眼,喜声道:“咱这牛品相好,买回去就能干活,还只要十二两,值得很。”
蒋父思索价格,这价格虽然不像刚刚那个乱要价,但是也有些贵了。
想想道:“十一两如何?”
“哎呦,你这价还的也太多了,咱们都是实在人,最低给你少五钱银子,多了可不成了”牛贩动作夸张,好像吃了多大的亏。
怕他们再还价,又说:“若是觉得这牛贵,咱这还有其他的,你们大可以都看看,我别的没有,就是养的牛多。”
这牛贩也是个有意思的,顺着他的意在牛群里转了一圈,蒋父还是觉得刚刚那头好。
于是又与牛贩商量:“我还是看中了这头,卖家你再给个实在价,咱们这桩买卖就成了。”
牛贩看他们态度认真,想着自己今天还没开张,于是说:“银钱是不能少了,这样,我再送你一副板车,客官你看可成。”
闻言蒋父又去看板车,这板车用料也算实在,算算打这么一副板车也得两三百文,点点头答应了。
最终蒋父十一两五钱银子买下了一头牛和一幅板车,板车由牛贩帮着,干脆直接套在牛身上。
几人商量好价钱还要去官府登记。
要知道在他们这牛可是贵重牲口,是不能随意买卖的,要去官府签过户文书才行。
几人一道去官府签了文书,交接清楚银子,这头牛才算彻底属于蒋家。
回到家,景哥儿把买的东西拿出来分给蒋母和福宝。
蒋母拿到给自己的面脂也觉得新奇,毕竟村里很少有用面脂的,虽感觉价钱应该不便宜,但也知道这是孩子心疼自己,也没有说什么浪费钱的话便开心的收了。
福宝就开心坏了,拿着自己的两条发带,一会儿拿这个往头上比划,一会又换那个,好像不知道明天带哪个一般,一张小脸又是开心又是纠结。
好在也没纠结太久,就拿着新发带去自己屋里乐呵了。
平淡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
这天景哥儿就打算去后山看看有什么山货可以采回来,若是能采到做点吃食也是给家里的吃食多点新鲜花样。
“娘,我打算去后山上看看,你有什么想要的吗?我看看能不能碰到。”景哥儿问。
后山路难走,蒋母自景哥儿进门后就不怎么往山上跑了。
景哥儿嫁进来后知道蒋母年轻时要照顾一家子,还时不时要受那老太太磋磨劳累,腿脚就落下一些毛病,也不愿再让蒋母上山劳累,平时的活计也自己多做一些,减轻了蒋母许多负担。
蒋母道:“也没什么特别想要的,只是这个时候板栗可能快长成了,你若能看见,就摘回来点,咱们也能做点吃食。”
“好,我去了仔细瞅瞅,若是熟了多摘回来点,也给咱家换换口味。”景哥儿道。
蒋母:“行,若是有等你们回来给你们做好吃的,带上福宝一起去,你们两个人还能有个帮衬。到了也别太往里进,仔细着安全,小心碰着那些个凶兽,可就糟了,为了这点山货不值当的。”
听着蒋母关切的话,景哥儿感到很是暖心,自打嫁进蒋家后,家里的每个人都待自己极好,以往那些活受罪的日子,似乎已经过去了很久。
幸福的景哥儿感觉自己好像掉进蜜罐里一样,竟有些不真实。
“好嘞!放心吧娘,我们就在外面转转,不往里走。那我出门叫上福宝就往山上去了。”景哥儿等蒋母应声后拿好东西往外走。
家里今日无事,福宝吃过早食后嫌在家里无聊,就同村中同龄的姑娘小哥儿一道出门玩耍去了。
景哥儿到了他们平时玩耍的地方,果然见一群姑娘哥儿凑在一起。
走到近前,喊出福宝问道:“我打算去后山看看能寻什么山货,你可要跟我一起去。”
福宝一听要去寻摸吃食,跟她的小伙伴打了声招呼就要跟着一起走。
景哥儿看她这般心急,心里只觉得福宝真是可爱的不行。
路上就听福宝问:“嫂嫂,这个时候有什么吃食啊?你说娘会给咱们做些什么?我跟你说娘做饭可好吃了。”
这话景哥儿也是十分同意的,之前在林家因为忙着做活,自己做饭的手艺差,再加上就算做了好吃的也没自己的份,所以景哥儿自己也不愿意琢磨做饭的花样,只管熟了就行。
自从嫁进蒋家之后,每次蒋母做的饭就没有剩下过,嫁过来的这段日子,景哥儿觉得自己都胖了。
只是这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毕竟每次对蒋崇安说自己好像胖了之后,他总会借口说要摸摸感受一下,接着就是对自己动手动脚,嘴里说着不胖,但事态总会朝着不可描述的方向发展。
神游一会,景哥儿收回自己乱飞的思维,重新瞧着眼前这个一蹦一跳的小丫头回道:“现在快入秋了,娘说板栗应该快熟了,若是能遇到,就有板栗吃,之前总听说镇上的板栗饼可好吃了,就是不知道娘会不会。”
福宝一听就也馋了,跟景哥儿说:“娘会的,以前娘做过一次,可好吃了,听你一说我就感觉好像尝到了板栗饼似的。咱们一定得好好寻寻,等回去我再求求娘,让娘给咱们做板栗饼吃。”
景哥儿听此也有些馋,忍不住开心道:“好,那咱们好好找找,回去让娘给咱们做。”
说着两个人就进了山,因为常来,所以对山里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两人因为目标明确就不约而同的往有板栗树的方向走去。
到了树前,果然见树上挂满了果子,只是树上挂着的果子一般是还没有成熟的。
成熟的板栗会自然掉落,他们要在地上搜寻掉落下来的板栗。
只是现在离板栗成熟还差些时候,地上的板栗不多,只有一些熟的早的掉了下来。
地上掉落的板栗还需要扒开最外层的毛壳,这些毛外壳拿回去也是要扔掉的,背着不仅占地方还沉,所以两人就顺手扒开扔了。
虽然地上掉落下来的板栗是成熟的,但是掉下来的板栗也不一定都是能吃的,还要先挑出没有虫洞和病斑的板栗,再观察板栗的情况。
新鲜的生板栗外表颜色多呈现出红褐色或者黑褐色,而熟了的板栗颜色会变得更深,看起来也更加光滑。
不止如此,熟板栗可以闻到很明显的香甜气味,外壳捏起来也比较脆,相对来说也比较软,因为板栗成熟后会流失一部分水分,捏的时候能感觉到果肉与外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
将挑选出的能吃的熟板栗收入筐内,因为成熟的板栗不多,所以两人搜寻的也十分认真,生怕错过。
可是再仔细也有捡完的时候,两人细细搜寻完也才捡了半筐,虽觉得有些少,但是也够一次的吃食了,回家让蒋母先做一次解解馋也是好的。
时间还早,若是只带半竹筐板栗下山就太可惜了,所以两人也就没有急着回去。
又在周围仔细寻摸其他的山货,准备装满了竹筐再下山。
两人运气也很是不错,在板栗树的不远处又发现一棵核桃树。只是核桃树的果子都比较高,两人不好采摘,打算过几天等板栗再成熟一点,把蒋崇安也带过来,不仅能多背些山货,还能爬上树摘核桃。
核桃虽没摘到,但是两人记下了核桃树的位置,在附近采了一些其他的山货,等将竹筐装满后才准备下山。
虽然除了板栗,其他的都是一些常见的山货,但是两人也很知足,收获满满的归家去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