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沈妮沈燕的其他类型小说《沈妮沈燕的小说农女福星致富忙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烟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过一条大街,沈丁一家人来到了卖种子的店,而老铁一家打算去布坊看看,两家约定一个时辰之后在镇门汇合一块儿回家。“这位客官,买点什么种子?我们这里有玉米种子,辣椒种子,黄豆种子和黄瓜种子……你想要的都有。”伙计招呼着沈丁他们。“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种下了,还有什么收成比较多的种子吗?”“这位客官可是来对地方了,前两天有人来我们这给了这个叫什么番薯的种子,说这个收成多,比马铃薯收成还多。不过以前我们也没见过,要不客观你们试试?”番薯?就是红薯吗?那产量可真是高了,打理也不用那么麻烦,红薯叶还能做菜,红薯藤拿来喂鸡鸭猪也是极好的!沈妮听到了番薯心里面立刻有了这些想法。沈丁一脸为难,家里地就那么点,万一冒险去种了这个叫番薯的玩意,收成不好岂不是...
《沈妮沈燕的小说农女福星致富忙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穿过一条大街,沈丁一家人来到了卖种子的店,而老铁一家打算去布坊看看,两家约定一个时辰之后在镇门汇合一块儿回家。
“这位客官,买点什么种子?我们这里有玉米种子,辣椒种子,黄豆种子和黄瓜种子……你想要的都有。”伙计招呼着沈丁他们。
“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种下了,还有什么收成比较多的种子吗?”
“这位客官可是来对地方了,前两天有人来我们这给了这个叫什么番薯的种子,说这个收成多,比马铃薯收成还多。不过以前我们也没见过,要不客观你们试试?”
番薯?就是红薯吗?那产量可真是高了,打理也不用那么麻烦,红薯叶还能做菜,红薯藤拿来喂鸡鸭猪也是极好的!沈妮听到了番薯心里面立刻有了这些想法。
沈丁一脸为难,家里地就那么点,万一冒险去种了这个叫番薯的玩意,收成不好岂不是今年都不好过了。但是如果真的像这个伙计说的,收成比马铃薯好,那今年倒是能过得宽松一点。
“爹,爹,我们试试呗,大不了我们再开一块荒地,我也去帮忙。”沈妮决定推沈丁一把,做个尝试。
“小二哥哥,不知道这个番薯种子多少钱一斤?”
“这个便宜,这一堆,你给个20文钱就可以拿走了。都一个月过去了也没人问,掌柜的说便宜卖了。”伙计指着角落那一堆看来似乎有50斤的番薯说。
“伙计,这都没人要了,你们放着也是放坏了,15文钱便宜我们得了呗。”沈妮甜甜的砍起价来。
“哟,你家姑娘胆子不小啊,都敢砍价了,行,小姑娘,看在你面子上,伙计我就15卖给你们这堆番薯。但是说好了啊,种不好可别找我麻烦。”
“不找麻烦不找麻烦,谢谢伙计大哥。”沈妮又给了一个笑脸。
沈丁就掏出15文钱买下了这堆番薯,刚刚空了的担子又装上了东西。
“接下来去买点什么,孩儿他娘?”沈丁装完了番薯问道。
方氏还没回话,沈妮稚嫩的声音又响了起来“爹,我想去药店买点东西。”
“药店?我们家没人生病啊。去药店干什么?”
“爹,我昨晚做梦梦到药店里面有能让马铃薯变得好吃的东西。”
“哈哈哈,你这小妮子,做梦还梦到吃的,真是个小馋鬼哟。”
“爹~娘~去嘛去嘛,我在梦里面都学会了,回家了我就让马铃薯变好吃。那样爹娘就可以多吃点,就有力气干活啦。”
“孩儿他娘,你看,要不去药店看看,不然妮儿还不定出什么招数呢。”沈丁夫妻俩知道他们现在不答应但是最后也会被沈妮说服的。只能朝着药店的方向走了去。
药店里面没什么人,老百姓一般也不来药店,除非家里实在有人生病到难以忍受了,毕竟进一趟药店是要花费很多银子的。
“妮儿,你想买些什么?”沈丁把沈妮抱起来。
“伙计,店里有没有孜然、花椒卖呀?”
“有的有的。”
“不知道怎么卖呢?”
“孜然10文钱一两,花椒8文钱一两。”
“那就一样来一两好了。”
“好嘞,小客官,这是你要的药。”伙计快速的称好打包。
买完了沈妮要的东西,父女俩出来药店门口找到在一旁等着的方氏和沈燕。
“孩子他爹,接下来我们去杂货店一趟吧,买点盐,家里盐也要见底了。糖也吃完了。”
“嗯嗯,盐和糖这些都是珍贵的玩意。给妮儿买了药材,那燕子想要什么,跟爹娘说,爹娘给买。”
燕子向来懂事,从不主动要求什么:“爹娘,我没有什么要买的,我们直接去杂货铺吧。”
于是一家四口又来到了平时来的杂货铺。
“伙计,现在盐多少钱一两啊?糖呢?”依旧是沈妮他爹抱着沈妮进店买东西,沈燕母女在门口看着东西。
“盐还是老价格,50文一斤,糖最近涨价了,80文一斤。”
“啧……又涨价啊,这都吃不起咯。”
“那只能少买点了,盐要五两,糖嘛……糖就要二两。”
沈妮听到这边盐和糖的物价,简直惊呆了,这也太贵了吧!在钢铁森林的时候盐和糖可是特别便宜的。果然是珍惜之物。
买完了盐和糖,又是一大笔支出。
接下来,沈妮她娘想着家里已经是多日不见荤腥了,于是一家四口便往肉铺走去。
肉铺里的肉已经卖的差不多了,肥肉基本都卖完了,这个年代,肥肉是最贵的,老百姓都喜欢买肥肉,肥肉可以榨油,买回去既解了馋,还能炸点油用来炒菜,所以肥肉也是比较贵的,要20文一斤,瘦肉就比较便宜,16文一斤。
“孩子他爹,我还想说买点肥肉回家榨点油呢,这好像都卖完了。”
“这位大婶子,你们今个儿可是来晚了,这个时辰肥肉都没了。我这肉摊上就还剩这么点大棒骨和这些下水了,你们要的话全部20文拿走,我也不占你们便宜。”猪肉贩看着眼前这一家人说。
“我们是想炸油的,你这我们买回去也炸不出油啊。”
沈妮眼睛瞟了瞟案板上那些杂碎,又看了看案板下那一堆猪大肠,想起前世过年时,爷爷奶奶总是把猪大肠和板油一起拿来炸油,心里便有了主意。偷偷在她娘耳边说:“娘,你听我的,我有办法榨油。”
说完,沈妮朝着猪肉贩说:“大叔,你看你5文钱卖给我们好了,反正这些你也卖不出去,还不如卖给我们你可以早些回家睡大觉呢。这玩意可是没有肉,还一大股骚味。”
猪肉贩想了想,反正大骨棒上的肉自己也全部剔干净了,猪下水这堆东西往常喂狗都不吃,能得点是点,便随了沈妮的意思。
沈丁看着这人小鬼大的女儿,无奈的掏出来5文钱,拿下来这堆杂碎。
转眼,一个时辰也差不多到了,一家人匆匆的往镇口方向走去,没一会儿,还没走出门口就看到老铁一家五口已经等在那边了,更是加紧脚步,大家一汇合,就往家的方向走了回去。
回家路上,沈妮可没有了来时候的精力,毕竟也就三岁的娃,幸好这次一家四口都出来了,买的东西虽然多,但是沈丁还是把孩子背在身上,迷迷糊糊的,沈妮就睡着了。
“燕子,燕子,你买了什么?你看我娘给我买了块花布,说给我做新衣服,下个月去我姥姥家喝小舅的喜酒。”小柳和沈燕两个女孩子手拉着手边走路边聊天。“那花布可好看啦!等做好了衣服,你去我家玩我穿给你看。”
“嗯嗯。好的好的,我什么都没有买,家里都有呢。”沈燕语气里虽然有点羡慕,但是懂事的她也没有把内心的情绪表现出来。
一边聊天一边走路,时间倒是也过得快。到家时,刚到晌午。
昨夜睡前已经用做晚饭剩余的火星把买的几根大骨棒闷在砂锅里了,按照沈妮的说法,绰了水并且放了姜片和八角,沈妮他娘早起做早饭,掀开锅盖就看到了一大锅奶白色的骨头汤,心里满意极了,放了适量的盐巴进去,尝了一口,意外这肉剔得这么干净的大骨棒味道竟然很美,难怪小女儿一定要买下来。
方氏又做了一盆玉米饼,早餐就是玉米饼配大骨汤了。
沈丁这时候也挑了一担子草进来,这些草是用来给猪圈垫窝的,猪也会吃一些,还剩下的就喂给鸡鸭。
方氏做好早饭之后进了两个女儿的房间叫醒两个女儿。
沈妮和沈燕醒过来天已经大亮了,洗漱好来到灶房看到了丰盛的早餐,食欲就被唤醒了。
沈丁喝到了大骨棒汤也直呼鲜美,以后还能再多买一些。
一家四口津津有味的享用过早餐后,决定今天就去把买的番薯种下育苗。
买番薯的时候沈丁还私下问了这种新鲜事物的种植方法,原来种番薯需要把种子种下后,估摸过十来天,长出了番薯藤,再把番薯藤折成短截,挖一个坑种一根藤就可以了。今天就是把买回来的番薯全部种下去,幸而昨天下午已经把地翻好了,想来今天应该能比较快的干完活。
一家四口,挑着番薯就出门了,路上碰到了许多出门干活的村民,沈妮都热情的跟他们打招呼。
他们来到了距离河边不远的一块地,这块地有些沙质化,正是把马铃薯收获了以后空出来的。沈妮想到了红薯的种植条件跟马铃薯的相差不多,因此看到红薯的时候才果断的说服沈丁买下。
沈丁和妻子放下担子,扛着锄头就开始在翻好的地上挖坑,沈燕和沈妮两个小家伙头戴草帽,瞪着小胳膊小腿也帮忙,沈妮用手把番薯放进坑里,沈燕拿了一把小锄头把放好了番薯的坑埋上土。
一家四口齐心合作,干活的效率倒是挺高。一个上午的时间,已经种下大半的番薯了。
“燕子,妮儿,你们回家做午饭吧,接下来的,我和你们娘忙活忙活就可以了。”
沈妮和姐姐停下手中的活, “行,爹娘,那你们辛苦,我们先回家做饭,等下直接把午饭带过来。”
姐妹俩手拉手一起往家里走去。
路上碰到了村里的小伙伴王志和他小叔。王志是村长家的大孙子,比沈燕年长2岁,已经去私塾里启蒙了。叔侄俩穿着长袍,一副书生气打扮,他小叔正好今日学堂沐休,就带着王志一块儿回家。
“沈燕,沈妮,好巧啊。”王志看到村里的小伙伴非常开心,自打他今年去私塾以来,已经好久没有跟村里的小伙伴一块玩了。
“小叔好。王志,你下学了?回家吃午饭吗?”沈燕和王志比较熟悉,毕竟是同龄人,王志没去私塾以前他们也是一块儿玩的。
“嗯嗯。今天小叔去接我呢。你们干什么回来?”
“我们跟爹娘去干活啦!”沈妮抢着回答,她还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家种了番薯。毕竟是新鲜事物,村里人多嘴杂,免得到时候听到什么让爹娘不开心的话。
“嗯嗯,去干活。王志,先不聊了,我们回家给爹娘做饭去了。”沈燕拉着沈妮往家里方向走了。
“小叔,沈燕好像跟我没有以前好了。”王志有些失落。
“很正常的,你们现在走的道路不一样了,接触的东西也不一样了,小叔小时候的小伙伴现在很小叔也生分了人多。”小叔毕竟读过的书多,年纪也长一些,开导着王志。
王志听了小叔的话,若有所思的被小叔牵着回家去了。
沈燕姐妹俩回到家后,准备做一些简单的方便携带的吃食。昨天中午还剩了不少洗干净的猪肺,早上的大骨头汤也还剩了一些,而今天天气又比较热,吃点汤汤水水的比较舒适。
就决定在骨头汤里加入一些猪肺,再放上一些青菜,做个猪肺青菜汤好了。当然,说是汤,但是料也还是很丰富的,扎扎实实一大锅,没一会儿就做好了。
沈妮还用昨天做好的花椒粉、辣椒粉、蒜末、骨汤调了个麻辣的蘸料,吃饭时在碗里倒上些蘸料可以更开胃。
主食还是早上沈妮她娘做的玉米饼。
把猪肺青菜汤装到罐子里,又用盆装了一大盆玉米饼,这些吃食放进沈燕背的小背篓里面,沈妮调的蘸料用小竹筒装好,就由她自己拿着。沈妮还用竹筒装了一桶水,刚才回来的时候,竹筒里面的水已经喝完了,这筒水下午还需要用来解渴。
姐妹俩都拿了东西,慢吞吞的往地里走去。
到了地里,爹娘又种下了很多番薯,现在还有三分之二的番薯没有种到地里,但是以这个速度,今天应该能完成了。
“爹,娘,先吃午饭吧。”
沈妮和沈燕把吃的拿出来放在树荫下,碗筷也摆了出来,先给爹娘碗里用汤勺各舀了一碗汤,菜比汤还多,都冒尖了。
沈妮爹娘在一旁的小水沟里洗过手走到树荫下,席地而坐,一手端起碗,一手拿着玉米饼子,开始吃午饭。
“爹娘,我还做了辣酱,要不要来点?”沈妮把手中的蘸料递了出来。
沈丁接过来闻了闻,“好味道!我来点。”
说完沈妮就往沈丁碗里倒蘸料,“爹,够了吗?”
“再来点,再来点,吃点辣的舒坦。”
沈妮又倒了一些,“娘,你也来点?”
“行,我少点,多了辣的嘴巴痛。”
“姐,你要点不?”
“我一点点就好。”
一家四口,在树荫下吃了一个美味的午饭,还别说,虽然没有什么肉,但是用大骨汤加了猪肺煮出来的青菜汤,就是比单纯的青菜汤好喝,吃完就感觉上午干活的一身疲劳消散了一大半,浑身又充满了干劲。
午饭后,沈丁爹娘休息了两刻钟,又继续干活了,而沈妮姐妹则带着吃干净了的罐子盆回家了。家里下午还有很多活要干呢。
到家后,沈燕洗了碗筷,沈妮去后院喂了鸡鸭,姐妹俩忙完后进房午睡去了。
午睡这个习惯,沈燕还是跟沈妮养成的,沈妮自打出生后就把前世的午睡习惯带来了,沈燕自打沈妮出生就照顾沈妮,沈妮走着前世的记忆,深知午睡对小孩子的好处,便一直拉着沈燕陪她午睡,久而久之,沈燕也就养成午睡的习惯了。
姐妹俩睡了半个时辰,又起来忙活。这时候要准备猪食了,她们去菜园子里摘了两背篓的菜叶子,拿到井水边洗干净,然后由沈燕用刀剁碎,沈妮就烧火,接着就开始煮猪食。沈妮一直在灶房烧火,沈燕在这期间又去后院的小水塘边捡鸭蛋,家里养的四只鸭子都会下蛋了,每天都能捡到一两个,攒起来,要么拿到集市上卖钱,要么拿去送礼。
捡完鸭蛋,又去老母鸡经常下蛋的窝里看了看,又捡了三个鸡蛋。把捡来的蛋小心的放回房间后,沈燕来到灶房。
“猪食煮开了吗?”
“马上了,姐,你听这个声音,马上就要开了。”前世知道的俗语“开水不响,响水不开”,但是水要开了肯定会响,所以沈妮知道猪食差不多要煮好了。
没一会儿,果然开了,用棍子把猪食搅拌了一下,沈妮就把火退了。
时间过的很快,又到了做晚饭的时候。
今天的晚餐也很简单,马铃薯切块,放几块猪大肠,一锅煮食,就出来了,又用中午剩下的蘸料凉拌了个青菜,等着爹娘回来就能开饭。
沈丁夫妻是天差不多全黑了才进门的,下午少了姐妹俩的帮忙,速度还是降下来了一些。
回家后,沈丁把已经晾凉了的猪食提到猪圈里喂猪,又洗了手进到堂屋。
此时饭桌上已经摆放好吃食和碗筷了。
一家四口都累了一天,吃完晚饭,用热水洗了澡,都早早睡下了。
距离下一次赶集还有几天的时间,在这期间,沈丁按照沈妮的要求,去镇上铁匠铺定做了一个大大的平底锅,这可是一笔大的支出,花费了200文钱,付钱的时候沈丁差点后悔自己同意了小女儿摆摊的提议。
又东西两个不同的药材铺分别买了孜然和花椒,一样买了100文钱的,总共又花费了200文。
又连续两三天早上去肉铺里买了猪杂回来炼油,幸好这玩意儿便宜,猪肉贩还是5文卖给沈丁的,不过猪肉贩看着沈丁天天买这东西也是纳闷不已。
这还没开始赚钱,这就已经投入了415文钱了,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是艰难,幸好这时候春播已经接近尾声,支出的地方已经很少了。
这几天,沈妮也跟着姐姐和娘在家准备摆摊的东西。方氏也学会了如何洗猪大肠,表示十分震惊,没想到黑乎乎的草木灰竟然能把脏兮兮的猪大肠洗干净,直说神奇。
看到一副猪大肠能炼出两油罐的油更是欣喜,以后家里可不用再担心吃不上油了。
这次买的孜然和花椒比较多,磨成粉末这样的活沈妮她娘就自己来了,还磨了更多的胡椒粉、辣椒粉,全部分类用竹筒装好,沈妮在竹筒上刻了拼音字母的缩写。
“妮儿,你这上面刻的是什么呢?我怎么看不懂?”沈燕问沈妮。
“姐,这是我乱刻的,待会我教你。这可是我们的想要赚钱的大秘密,得保守好了,被别人偷学了去就不好了。”
沈妮教了沈燕如何去识别不同的调味料,还告诉了沈燕一份马铃薯需要分别放多少调味料。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餐餐都有高山马铃薯吃,都是沈燕和方氏做的,练习了这么多天,终于能做出和沈妮做的一样味道的高山马铃薯了。
沈丁也没有闲着,沈妮让沈丁砍了许多竹子回来做成竹碗,削了许多竹签,方便买卖的时候给客人打包。还摘了许多芭蕉叶,芭蕉叶也是用来装高山马铃薯的,客人买的时候用竹碗打包需要多给一文钱,而用芭蕉叶打包则是免费的。这样就很妥善的考虑了不同消费层次的老百姓。
沈妮把调味料按分量混合配制好,这样,客人看到了也不一定能立刻猜的出来成分。
在赶集的前一天,娘三人在家煮了大半天的马铃薯,共煮了100斤。
赶集这天一大早,一家四口就起床了,吃了简单的早餐,挑着煮熟了的马铃薯,平底锅,简便的炉灶,还有柴火,猪油,以及竹碗和芭蕉叶,趁着天刚亮,就踏上了前往镇上的路。
他们到达镇上的时候,天也已经大亮了。
沈丁前几天来镇上买猪下水的时候已经跟猪肉贩打听好了吃食摆摊的街道和规矩,便一路直接去到指定的街道上。
这条街道类似于沈妮前世的美食街,整条街道都是卖吃食的,此时,已经有不少摊贩都占位置摆摊了,沈丁他们找到了一个大小合适的空地,由于他们没有准备桌椅,这块空地并没有太大。空地的左边是一个卖馄饨的小摊,右边是一个卖烧饼的小摊。
沈丁夫妻俩放下担子,准备给炉子生火,先煎上一锅马铃薯。
“这位老弟,以前没见你们在这里摆过摊呀,新来的?”卖馄饨的摊主看着沈丁他们这几个新鲜面孔问道。
“是的,大哥,我们第一次来,没有什么经验,还需要多多请教您呢。”沈丁笑容满面,带着客气的语气。
“摆摊也不是多么复杂的,你的吃食好吃,就有老百姓来买。现在这任父母官也是个好官,只要交了摆摊费给衙役,就不怕有人来闹事了。”馄饨铺这时也还没什么客人,便跟沈丁聊了起来。
没一会儿,沈妮他们的小摊就已经支起来了,平底锅里也放上油煎上了半锅马铃薯,滋滋作响,香气开始慢慢地飘出来。
“哟,老弟,你们这卖的是马铃薯啊?”馄饨铺的摊主还没回去。
“嗯。家里马铃薯种的多,粮铺也卖不上价钱,想着看看能不能做点马铃薯的吃食。”沈丁是一个本分的农民,如实的说了。
这是已经有部分马铃薯被煎得两面金黄了,沈妮便让沈燕拌好了一份。
“大叔,这是我家的高山马铃薯,送给你尝尝味。”沈妮端着用芭蕉叶折成的小盒子装的一盒高山马铃薯和两根竹签递给馄饨摊摊主。
“哎呦,你这小娃娃倒是个会做买卖的。”他也没客气,接了下来,用竹签插了一块高山马铃薯放进嘴里, “哎呦,好香啊,还有点辣,味道不错味道不错,这马铃薯还能有这个味呀?”
“嘿嘿,大哥你喜欢就好。”沈丁看到高山马铃薯得到了肯定,有些腼腆的笑了。
沈妮还送了一份给烧饼摊的摊主,烧饼摊的摊主一直在忙着做烧饼,也没有和沈妮多说话,不过也对高山马铃薯的味道表示了肯定。
接下来,街上来往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旁边两个摊子的客人也络绎不绝了,有些客人路过沈妮他们的摊子,看到了锅里卖的是马铃薯,便走开了。
看着旁边的摊子客人那么多,而自家摊子一个客人也没有,沈丁夫妻俩有些着急了,沈燕也面露忧愁。沈妮看到这样子,想起了办法,前世自己可没少看种田文,得把别人的经验拿过来才行。
“娘,你做两份高山马铃薯出来,我吆喝客人来试吃。”
“这样行吗?”沈妮她娘现在有些没头绪了。
“再怎样也比现在这样子好,试试吧孩儿他娘。”
很快的,两份高山马铃薯就做好了,装在竹碗里,沈妮手里端着一碗,沈燕手里端着一碗。
“高山马铃薯,好吃的高山马铃薯,香喷喷的高山马铃薯免费品尝咯~免费品尝咯~”沈妮朝着过往的行人吆喝起来,沈燕看到沈妮这么大胆,有些不好意思,嘴巴动了动,但是没有声音。
沈妮还在吆喝着,刚开始,老百姓都不相信,突然,有个老妇人走到沈妮面前, “小娃娃,你说这个什么什么马铃薯免费品尝?”
“是的,婆婆,你要不要来一个?”说着还拿了一根竹签递给老妇人。
“行,那我来尝尝,看看你这个什么马铃薯跟我家里的马铃薯味道有什么不一样的。”说完从沈妮碗里用竹签串了一个马铃薯放进嘴里, “哟,味道还真不一样啊,我家里煮的马铃薯都没什么味道,你这马铃薯又香又辣还油滋滋的,嗯,好吃,好吃。这多少钱一份,便宜的话给我来一份。”
“婆婆,这个很便宜的,就两文钱一份,这么大一碗,还用了这么多的猪油来煎,如果你用竹碗装再多1文钱,用这个芭蕉叶碗装不要钱。你来要不来一份?”
老妇人看了一眼平底锅,果然看到一层猪油,凑近用手扇了扇,猪肉味道很香,“两文钱?这倒是不贵,给我拿一份,就用那个芭蕉叶装。”老妇人是镇上的人,看来家里还是比较宽裕的。
“好嘞,谢谢婆婆。娘,给婆婆来一份,爹,你可以收钱了。”
沈妮她娘见到终于卖出去了第一份,脸上终于有了笑容,赶紧麻利的做好一份递给了老妇人。
老妇人接过来放进了自己的菜篮子里就离开了。
围观的老百姓看到这个老妇人尝了一口就买了,也纷纷地说要尝一尝,尝过之后,对这个味道都很惊讶,想着也是便宜的东西,大部分人都掏钱买了一份,也有买两份的。
摊子前终于有了人气,一家四口也忙了起来,现在由沈妮他娘专门负责煎,沈燕拌调料,沈丁负责烧火、把马铃薯放到锅里并负责收钱,沈妮则是门面担当,负责吆喝吸引客人。
上午是镇上赶集百姓最多的时候,大部分村里的百姓都是上午来镇里赶集买东西,买完东西就回村里了,镇上的人也大多是上午出来买菜。
因此上午的人流量也是很大的,沈妮他们摊前百姓多,又不断的飘出香味,一个上午他们带来的100斤马铃薯就卖了估计七八十斤。
下午,摊子前不再有客人围着,只是时不时有一两个客人过来买。沈丁一家四口也趁着空闲时间吃了午饭。
午饭沈丁给一家人一人买了一碗馄饨,还去烧饼摊买了几个肉烧饼,自家生意今天不错,也得照顾照顾别人的生意。
中午的时候,有两名衙役收摊位费,沈妮给两名衙役各送了一碗用竹碗装的高山马铃薯,还让他们喜欢吃再过来拿。衙役见是这不值钱的马铃薯,也就收下了。一个摊位是交10文钱的摊位费,沈丁恭恭敬敬的把钱交了。
沈妮他们打算下午再卖一个时辰,卖不完也收摊回家了。
“生了,生了……”伴随着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木床上的农妇终于放心的闭上了眼睛。
“给我看看,是大胖小子吗?”沈丁开心的走进血腥味浓重的偏房。
“不是,不是,还是个小妮子。”接生婆看了看沈丁的脸色,不是很自然地回答说。
沈丁听到这句话,顿了顿,又说“没事,没事,小妮子我也开心。”说完看了眼床上疲劳的妻子。
“爹,爹,让我看看妹妹”沈燕儿矮矮的身子扯着沈丁的裤腿,沈丁连忙弯下腰,把抱着的小婴儿给她看。
沈倪一醒过来就听到这么嘈杂的声音,心里一阵奇怪,怎么自己眼睛都睁不开,耳朵听到的话也有着浓厚的口音,竟然还有人像电视剧里面演的一样叫人“爹”的,真是有点搞笑,难道自己在做梦。沈倪也没有过多的精力继续思考下去,又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娘,娘,你醒啦,刚刚我煮了个鸡蛋汤,你起来喝点,辛苦了。”沈燕把母亲扶了起来靠在床头,又从一边的板凳上拿了一碗鸡蛋汤过来。“娘,你看,妹妹多可爱啊。”
妇人一脸慈爱地看了看躺在自己身边的小婴儿,白白的,脸上肉肉的,紧闭着眼睛,嘴角还有一丝亮晶晶的,细看竟好像在流口水,真是个傻妮子。
“这妮子一出生竟然就白白嫩嫩的。”妇人边说边接过沈燕递过来的鸡蛋汤,慢慢一口一口的喝完了,终于觉得精神好了些。
“你爹呢?”
“爹爹看过小妹后就赶紧出门去姥姥家了,说要接姥姥过来看看小妹。”
话音刚落下,一阵欢呼声从门口传了进来。
“芳儿,芳儿,娘来看你和小妮子啦,怎么样,身体没什么不适吧?”原来是刚生完孩子的妇人的母亲来了,还带来了她儿媳妇。
“芳儿妹,身体还好吧?”老人儿媳妇也关切的问。
“娘,嫂子,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到了,是走路过来的还是牛车?”躺着的妇人听到这声音一阵欣喜,但又有些心疼的问。
“牛车来的,牛车来的,燕儿他爹接的牛车去接我们的,把我们接到了这就去还牛车了,现在还没回来呢。”
“那就好,那就好。我睡了一觉,燕儿又给我煮了鸡蛋汤,现在好多了。”说着,抱起来躺在一边的沈倪,“这小娃一生出来就白白嫩嫩的,你们看,睡觉还流口水呢,哈哈。”满眼的慈爱。
“哎呦哎呦,给我抱抱给我抱抱。咦,还真是,漂亮的小妮子,姥姥来看你啦。”
老人话还没落,她怀里的孩子就扭动着哭了起来。
肯定是饿了,快给她喂奶。
妇人把孩子接了过来。
刚把她的粮仓放进嘴巴里,沈倪就靠着本能吸吮起来。吸了一会儿,也不乱动了,眼睛慢慢的睁开了来。
但是眼前模模糊糊的,看的不是很清楚。耳边传来的话语也还跟之前睡着时听见的那样。
沈倪此时心里有了个大胆的想法,难道,这是穿越了!omg!这不是小说里面才会出现的情节吗!怎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也不知道自己穿越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家庭如何。不过貌似自己穿越成了一个小婴儿,唉,反正在钢铁森林里面打工也很累,有幸从婴儿开始重活一次,之前的记忆也没有丢掉,或许这是一大幸事呢!既来之,则安之,小孩子也没有多大的精力,想着想着,沈倪又迷迷糊糊睡过去了。
“孩子他爹,你回来了。”听到外面传来咯吱一声的开门声,妇人开口问道。
“嗯,我借村口老银家的牛车去接岳母他们的,能过来看看你和小妮子已经很好了,还拿的这拿那的,又是鸡又是鸡蛋,唉,孩儿他娘,你看这……”沈丁一进门就说了一长串。
“哎呀,女婿,我女儿生小孩我这个做娘的怎么也要能帮就帮,你们这又没有老人帮忙,田地产出也少,家里面养的还能有我们养的多,生了小孩该补的就要补。一家人,说那些做什么。”
原来这个男人是以前逃荒的时候逃到这个村里来的,逃荒路上,爹娘在逃荒路上也都相继去世,就只留下了他,他也争气,靠着一双手,加上官府政策安排,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还有了田地。
“妹夫,娘说的对,我们都是一家人,你帮我,我帮你,就这么过下去了。”
“娘,嫂子,你们真好。”
“唉,也是怪我,能力不足,没能给孩子和孩子他娘过上好的生活。”
“孩儿他爹,说这些做什么,我们的生活虽然不能大鱼大肉,但是也没有饿着冻着呀,现在我们又多了个小妮子,以后会更好的。”
“诶,对对对,大好的日子别说这种丧气话。芳儿,我和你嫂子去给你做吃的,你好好睡一下。”说完,老妇人和儿媳妇往灶房走了去。
灶房内,燕子正在烧水,三四岁的小孩个头矮矮的,烧火烧得脸都黑黑的,但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的盯着,嘴角时不时还往上一勾,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开心的事。
“燕子啊,姥姥来啦,你去陪你娘去,姥姥来你们做好吃的。”
“哎呀,娘,你看燕子真是勤劳,也是个大小孩了,都能帮忙干活呢!燕子,跟舅妈说说累不累?”
“舅娘,姥姥我不累,我看着妹妹和娘我就觉得不累,以后我就有妹妹陪我玩了。”燕子边说还边手舞足蹈起来,“以前家里都只有我一个小孩,小柳他们都有弟弟妹妹,现在我终于也有的有妹妹了!”
“哎呦,燕子这么喜欢妹妹呀?”
“喜欢喜欢了,我去看妹妹去了。”小孩到底玩性还是大的,再懂事也还要保持着孩子天真的一面。
灶房里老妇人和他儿媳妇烧起了水,杀了鸡,煮起了香喷喷的鸡汤。
卧室里,当家男人和他媳妇也传来了低低的话语声,透出一阵温馨。从灶房里出来的燕子也加入到这一温馨的场景中,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没一会儿,堂屋里就摆上了满满的一桌,有滋补的老鸡汤,还有韭菜炒蛋,小炒青菜,土豆丝等,丰盛的打紧。
刚生产完的妇人不能见风,不能出房间,老妇人便把一碗满满的鸡肉鸡汤端进了卧室里,卧室里一下就变得香气扑鼻。
妇人看见自己娘给自己准备的好吃的,热泪盈眶:“娘,我这又麻烦你了…”
“什么麻烦不麻烦,我把你生出来的那一刻我就做好被你麻烦一辈子的事了。别想那么多,多吃点,好好恢复身体,过两年再要个小子。”
“娘,我吃我吃,你也累一天了,出去吃饭吧。”
“行,我出去了,陪一下燕子,免得她以为有了妹妹,姥姥就不喜欢她了。”
大堂里,燕子坐在她爹旁边,看见姥姥走出来了,就跳下地去灶房叫舅娘了,“舅娘,吃饭啦!”
一餐饭,吃的各个都满面笑容。沈燕她娘坐月子的事也安排好了,正是农忙的季节,姥姥和舅娘也不能在这边耽搁太多的日子,过两天就得回家去干活了,而沈丁一个人也要忙田地里的事,所以这坐月子的事不能不落到了沈燕的头上。幸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才四岁,但是燕子已经能做很多家务事了,照顾娘亲坐月子应该也不成问题。
夜里,沈倪又醒来一次,也不知道是几点,醒来时听到父母亲在低声说话。
“孩儿他爹,老大叫沈燕,那老二叫什么比较好呢?”
“一天也是小妮子小妮子的叫,不然就叫她沈妮吧。白白嫩嫩的,你看行不?”
“沈妮,嗯,我看行。”说完看了看怀中正在喝奶的小粉团子,“小妮儿,以后你就叫沈妮啦,娘叫你妮儿。”
寂静的夜里,窗外传来阵阵蛙叫声,沈倪,也就是现在的沈妮伴随着这声音又睡了过去,两个大人累了一天,也渐渐平息了呼声,进入甜蜜的梦乡。
偏僻的小山村,四面环山,村口有一条小河经过,风景优美。这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至多也就是在村口的小凉亭上坐着乘乘凉、聊聊天,十天一次的赶集是最热闹的日子。到了这一天,基本上每家每户的妇人都会成群结队的去镇上赶集。
这是岩上屯,距离镇上里弄走路需要走半个时辰,牛车的话需要两刻钟,马车就更快了,一刻钟就到了,不过村里面一辆马车都没有,大家也是听说的,没有人坐过。牛车倒是有两辆,一辆是村长家的,一辆是村口老银家的,老银家的每到赶集日就赶着牛车接送客,一个人两文钱,赚点小钱。
沈妮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年了,在这三年里,通过耳濡目染,也逐渐知道了现在自己生活的年代,这个朝代在自己上辈子学习的历史中是找不到名字的,也就是所谓的架空的。当朝是大莫朝,近几年,新君主上任后,盛世英明,国家繁荣昌盛,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过得比较平静。
据说镇上距离皇都需要半个月的马车,距离省城也需要五天的马车,总之,在沈妮的小脑袋的估算里,自己穿越到的小村庄很偏僻很偏僻。
这天是四月十八,又到了十天一次的赶集,一早上,沈妮看到娘亲在收拾东西就知道娘亲要跟老铁家嫂子要去赶集了。她穿越到这里三年了还没去过镇上,记忆中,自己的燕子姐也是天天带着自己没去过镇上,今天她决定哄娘亲带她和姐姐去镇上开开眼界。
“娘,娘,你今天要去赶集吗?”沈妮张着小嘴,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正在收拾马铃薯的娘亲方氏问。
“你爹昨天从地里挖了好多的马铃薯回来,娘今天背点去镇上,看能不能换点钱,给我们燕子和妮子买花布做花衣裳。你和姐姐好好呆在家里看着鸡鸭。”方氏边往背篓里装马铃薯边回答沈妮的话。
“娘,你带上我和姐姐呗,我保证我自己走,不用你背我!”
“带上你去干嘛?你的腿那么短,走路又慢,省得浪费时间了哦。”
“不嘛不嘛,娘,带上我和姐姐,我和姐姐都没去过镇上呢。”沈妮看自己娘不为所动,便向娘亲撒娇起来,她估摸着自己爹正在往堂屋走进。
这时,沈丁也从屋后走进了堂屋,看到沈妮缠着她娘要去赶集,作为女儿奴的沈丁不忍看到自己小女儿眼里噙着泪水跟她娘撒娇,便说:“孩儿他娘,昨天活我们也干得差不多了,不如今天我也陪你一块儿去镇上看看,还有几块地也还没种,顺道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种子。再说,燕子和妮子这么大了还都没去过镇上,也是该带她们去长长见识了。”
“你就宠着你女儿吧。”方氏嗔了自己丈夫一声,也没有再反对。
沈妮看到自家娘亲这幅模样,就知道自己成功了。蹬着小腿舞着胳膊回到了自己和姐姐沈燕的房间。
沈燕正坐在床上缝补着沈妮前两天出去玩撕破了的裤子。
“姐,姐,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沈妮笑着大声的对沈燕说。
“你个小淘气,又闯祸了?你看你这条裤子还没补好,别是另外一条裤子又有两个洞了吧?”
“不是不是,姐,你想差了。是娘亲答应带我们今天去赶集!”
听到可以去赶紧,沈燕脸上也浮现了惊喜的笑容。
沈燕也没有去过镇上,以前是父母觉得年纪小,没带她去,后来沈妮出生了,她又帮忙带着沈妮,父母也一直没带她去过镇上,再加上沈燕不像沈妮一样满脑子的想出门玩,安安静静的,也一直没有跟父母说过自己想出去玩。不过她也听过隔壁老铁家的小柳说过镇上有好多好玩的好吃的,所以心里也很是向往。
“你个小机灵鬼,肯定又是耍了什么小手段让爹娘答应你的吧。”作为天天带着沈妮的沈燕,最了解不过沈妮的性子了。
“姐,姐,我要穿那件粉红色的衣服,你帮我找出来,然后再给我扎两个辫子。”沈妮可不管姐姐怎么说她,达到目的她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哟,你也会挑衣服了?不过你的衣服也就那件补丁少一点了。”沈妮自打能下地走了以后,精力那可是一般的小男娃都比不上她,这里跑那里跳的,衣服破了补,补了破。
“嘿嘿,姐姐,你穿那件淡蓝色的。也编两个辫子,我给你编辫子,鱼骨辫!”
一会儿工夫,一对姐妹花就手拉着手从房间走出来了。
堂屋里,父母已经收拾好今天要带去的东西,由于今天沈丁也去赶集,于是本来只打算带一背篓马铃薯的,现在又多了一担。
木桌上,已经摆好了四碗土豆,一人一碗。自从家里收了土豆,饭碗里天天都是这玩意了。沈妮再喜欢吃土豆,也有点怕了。不过没办法,有的吃就很好了,家里就爹娘两个劳动力,田地也少,收成纳税后也就能保证一年能有饭吃,想餐餐吃大米饭吃肉是梦里面都没出现过的。
吃过早饭,一家四口和隔壁家的老铁一家五口也出门了。原本是方氏和老铁婶子去赶集而已的,结果老铁听说沈妮和沈燕也去,就也带上了小柳他们三姐弟。九个人一块上路,小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大人们也谈论着收成,别说多热闹了。
还别说,沈妮虽然才三岁,但是平日里跑惯了,身体好,体力棒,早上愣是吃了一大碗土豆,竟然真的自己走到了镇上,虽然后半程的路需要姐姐拉着手了。
四个大人带了一群小孩,今天花在路上的时间也比往常多了一刻钟。
终于到了镇上。
一到镇上,两家的大人都把拉在中间,以免走丢了。
两家都带了很多粮食来换钱,所以到了镇上直接往粮铺走去。
粮铺在一条比较热闹的街上,门口很多人,都或挑着或背着粮食,仔细一看,大部分都是马铃薯。
沈妮一家四口和老铁一家五口也到了粮铺门口,沈丁让大家在门口放着东西等一下,他先进去问问粮铺怎么收马铃薯,价格如何。
他们就在门口一块稍微空一点的地方停了下来,沈丁走进店内,看到有伙计,便问到:“大兄弟,这个马铃薯多少钱一斤收啊?”
“马铃薯啊?现在很多百姓都拿马铃薯来粮铺,价格抬不上去。两文钱三斤。”伙计笑脸盈盈的回答道。
“这个价格是有点低,和往年比是少了点,但是拿都拿来了,还是得卖。那我把我们的挑进来称称?”
“尽管拿进来吧,在这边排队,称完就可以结钱了。”边说还边指了一下在排队称重的队伍。
沈丁了解完情况后,便出去跟老铁他们说了。于是也排在了队伍后面。速度还是很快的,没一会儿,就排到了沈丁他们。
沈丁和方氏一共带来了一百五十斤的马铃薯,得了一百文钱。老铁一家带了一百二十斤,得了八十文钱。
沈妮看见这么多马铃薯才换了这么点钱,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个年代,老百姓赚钱也太难了吧!难怪了,自家爹娘那么辛苦的劳作,家里还是没什么余钱。看来自己得想办法帮家里赚钱才是正事啊。
卖完了马铃薯,藏好换来的钱,准备去买些东西。
赶集的日子,镇上很热闹,对于一个三年没见到过这么热闹场面的沈妮来说,简直是这也想摸摸,那也想瞧瞧,可惜自己人小,爹娘为了安全起见,她还被放到了自家娘的背篓里,她只能被动的把头扭来扭去的看看。
虽然只是一个小镇,但是这样的日子也还是很热闹的。街边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大多数都是村里的人来买卖东西的,街上的小商小贩也在热情的吆喝着。
“肉包子,大肉包子,热乎乎的包子哦,又白又软又香又甜的包子哦,一文钱一个的大肉包子……”
沈妮看着街边卖包子的店直咽口水,穿越到这里这么久还没吃过肉包子呢,可真香啊!
“妮儿,怎么?馋了?想吃包子吗?爹给你们买。”沈丁看着自家女儿这模样,就知道她嘴馋了。
“爹,我不馋,我不吃。”沈妮心想一文钱一个包子,刚刚爹卖的马铃薯三斤才两文钱,就是一斤半的马铃薯才能买一个肉包子,太贵了,心疼,实在不舍得买。
沈丁看着懂事的女儿,心里一阵心酸,也怪自己没本事赚不到大钱,但是又很欣慰,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懂事。
“老板,来两个肉包子。”沈丁还是决定给两个孩子解解馋,毕竟是第一次来镇里,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两文钱给了老板。
沈丁把肉包子递给沈燕和沈妮,两个孩子都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但是看见爹娘自己都没有,也没有开吃,而是放进了沈妮坐着的背篓里。
接下来,他们准备去卖粮种的店看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