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被炸飞的物什撞断的,后来截了肢。他脸上挂着几道疤,但不难看出来,他还很年轻。
晏姨摸了摸今笛微微扎手的寸头,温和的笑笑说:“小周,你之后有什么打算?”
“我想考学!”小周眼睛亮亮的答道,“我想,要是有一天国家有需要,我还能使上劲!”
“那就留下来吧,今笛我来养,我可以找人帮你复习,你暂时住在我们设的补习室。”
那时我才知道,晏姨是北城大学的教授,教美术,也带外文班。
母亲说,晏姨是最早一批出国的学生,家里曾是前朝的官员。
4
后来周叔叔真的考上了北城大学预科班,学习机械。
我们也多了个小跟屁虫——宋今笛。
5
十岁,母亲在晏姨的帮助下,得到了去补习室学习和工作的机会。
渐渐的,她也变得不再像上个时代的残留。
她也烫时新的发型,说话的腔调亮堂堂了。
晏姨告诉我,团圆巷住的都是军属,若是有哪家大门敞开着,说明是那家当兵的回来了,同属的可以去领书信和饷钱。
四月,流民涌入北城,晏姨和母亲搭了棚子分发些吃食和衣物。
母亲病了,因为长期和病人同处,过了病气。与之呼应的是,团圆巷传来了父亲的死讯。
团圆巷,我讨厌这个名字。
住过来后,我不曾见过哪一家团圆。
母亲没捱过那个春天,没捱到那年海棠花开。
母亲最爱海棠。
晏姨说,以后她也做我的母亲,这样,她就有三个孩子了。
……
十六岁,我们在读中学,今笛和涓涓二年级,我三年级。
大小战争一直没停过,但默契地没把榴弹扔到团圆巷。
涓涓曾经喜欢翻墙去找疯秀才,现在长大了,我们可以下学后直接去找他。
听说他是前朝的秀才,天文地理无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