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其本质是一种精准的情绪价值投资。
他们深知,在乡村这个特殊的社交场域中,关系的维护和情感的交流至关重要。于是,他们记住每个长辈的偏好,适时递上合适的香烟,在牌桌上故意输掉恰到好处的金额。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实则蕴含着深厚的人情智慧。他们通过这些行为,向长辈们表达尊重,向同辈们传递友好,向晚辈们树立榜样。
然而,对于那些从校园走出,尚未真正踏入社会、历经摸爬滚打的大学生来说,这些社交经验或礼仪,却显得陌生而遥远。在他们的眼中,这些行为甚至可能是他们所不耻和鄙夷的。他们认为,真正的交流应该基于真诚和理解,而非这种看似功利、充满算计的手段。
但不得不承认,这种经过生活淬炼的交往艺术,构成了稳固的乡土关系网络。这既是村子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太多出走者难再融入的池塘。在这个关系网络中,人们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而那些离开乡村多年的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中,缺乏这种复杂的社交经验,往往在回到家乡后,感到无所适从,难以融入这个曾经熟悉的圈子。
有时,身份的割裂感和不适,并不仅仅源于文化和认知的差异,更是由经济独立带来的话语权差异所反映。当大学生还在为助学金盖章,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为未来的职业道路感到迷茫和焦虑时,打工青年已能凭借自己多年的辛勤劳动,为父母翻新房子,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
这种肉眼可见的“成功”,让打工青年在乡村舆论场中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他们的热情和豪爽,在村民们眼中成为了有能力、有担当的象征。而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也更容易被村民们所接受和认可。
相比之下,大学生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但由于尚未实现经济独立,无法为家庭带来直接的物质改善,在乡村的话语体系中,自然显得相对弱势。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在村民们眼中,往往显得过于遥远和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