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参数设置,如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感光度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她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
例如,她将快门速度比作一扇门打开的时间,时间越短,进入相机的光线就越少;而光圈则如同水龙头,口径越大,水流(光线)就越大。
为了让学员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她亲自示范不同参数设置下拍摄出的照片效果,让大家清晰地看到画面的变化。
在构图技巧的教学环节,林晓带着学员们来到小镇的街头巷尾。
她现场演示如何运用各种构图方法,像引导线构图,利用小镇蜿蜒的石板路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在远处古老的教堂上,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吸引力;还有对称构图,以小镇中心的石桥为对称轴,拍摄两岸古色古香的建筑,展现出一种平衡之美。
学员们跟随着林晓的脚步,认真观察、学习,纷纷拿起相机进行实践操作。
林晓则耐心地在一旁指导,针对每个人拍摄的照片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第二天,课程进入到创意摄影与后期处理部分。
林晓分享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思路,鼓励学员们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视角去发现美、捕捉美。
她讲述了自己曾经在一个下雨天,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躲在室内,而是走进雨中,利用雨滴在车窗上形成的独特图案,结合窗外朦胧的街景,拍摄出一组富有诗意的照片。
在后期处理方面,林晓介绍了几款常用的软件,并详细演示了如何进行色彩调整、裁剪画面、添加特效等操作。
她强调后期处理并非是对照片的过度修饰,而是在尊重原始画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工作坊的最后一天,学员们迎来了实践考核。
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小镇的生活主题创作一组照片。
林晓在一旁观察着学员们的拍摄过程,不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考核结束后,学员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
有的学员捕捉到了小镇居民在集市上热情交流的场景,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展现出小镇浓厚的生活气息;有的学员则聚焦在小镇手工艺品制作的过程,细腻地记录下工匠们专注的神情和精湛的技艺。
林晓对每一组作品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