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朝花夕拾:时代映照下的人性洞察结局+番外

第3章

发表时间: 2024-11-18
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细腻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描写生活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同时,作品中对人间真情的赞美贯穿始终,如长妈妈对鲁迅的关爱、藤野先生与鲁迅的师生情、范爱农与鲁迅的友情等,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此外,作品还运用了讽刺、反讽等手法,如对封建孝道的批判、对“正人君子”的讽刺等,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二、时代背景与创作动机

2.1 动荡的社会环境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创作了《朝花夕拾》。

2.1.1 政治局势的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秩序混乱。1926 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鲁迅作为进步知识分子,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暴行深感愤怒,他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声讨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在这样的政治局势下,鲁迅受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不得不四处避难。他先后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在避难期间,他创作了《朝花夕拾》。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回忆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例如,在《五猖会》中,鲁迅回忆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这一经历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在《无常》中,鲁迅通过描写无常这个具有人情味的鬼,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冷酷。

2.1.2 文化氛围的变化

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积极参与了这场文化运动。他在《朝花夕拾》中,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观念。例如,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封建孝道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封建孝道是虚伪和残酷的。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