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8
数年后,我站在上海的大剧院门口,望着门口“东西交融舞蹈展演”的大字招牌。
人群熙熙攘攘,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这场演出忙碌着。
我和陈扬再次相遇是在后台,他依然那么挺拔,眼神平静。
“欢迎回家。”他说,微微一笑,带着些许岁月的痕迹。
“谢谢。”我回应,同样报以微笑。
我们并肩坐在后台,像是老朋友般闲聊着演出的细节。
这次的展演,不再是个人的情感表达,而是我们共同的文化使命。
灯光暗下,舞台中央亮起柔和的光芒。
陈扬率先登场,他的舞蹈依然保持着浓郁的中国韵味。
他用身体诠释着大地的厚重与生命的延续。
观众屏息凝神,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
而我的《梁祝》现代篇章则紧随其后登场。
我用现代舞的方式,将“梁祝化蝶”的意境重新解读为自由与突破。
两支舞蹈风格迥异,却在舞台上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这一刻,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不再只是理念,而是具体的美。
演出结束,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我们站在舞台中央,望着台下的观众,心中充满了满足感。
陈扬转头看着我,眼中多了一份释然。
“合作得不错。”他说,笑容中带着熟悉的调侃。
“是啊。”我点头,轻声说,“不错。”
我们没有提及过去的那些遗憾,也没有多谈未来。
只是站在那里,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和圆满。
数日后,我回到了巴黎的剧场。
灯光下,我再一次跳起了《梁祝》。
这次,我的动作中融入了更多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
与此同时,在上海的大剧院,陈扬独自完成了另一段传统舞蹈。
他在舞台上翩然起舞,展现着浓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