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恒发书屋 > 现代都市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崇祯云逍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崇祯云逍

薛定谔的虎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叔父比自己还要小几岁。自己更是堂堂大明天子。这难道就是凡人与谪仙的差距?王承恩不解地问道:“请问云仙长,为什么难以扳倒晋商?”云逍笑了笑,“晋商能勾结建虏,疯狂向建虏出售军械、粮食,边军乃至朝廷,又怎么可能会没有丝毫风声?”崇祯眉头大皱。云逍叹道:“只有和权力勾结,资本才能作恶。”崇祯一脸迷糊,叔父说的太深奥了。“晋商早就用大把的银子,在大明的朝堂之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内阁、六部九卿,甚至是军中手握重兵的一品大员,还有宣府、大同的总兵、参将,这些都被晋商用银子养肥了。”“晋商为官员提供银子,官员为他们保驾护航,疯狂吸大明的血,吃大明的肉。”“要是贸然向晋商动手,这不是找死吗?”云逍对晋商的事情,如同隔岸观火,看得十分透...

主角:崇祯云逍   更新:2024-12-23 09:5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云逍的现代都市小说《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崇祯云逍》,由网络作家“薛定谔的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叔父比自己还要小几岁。自己更是堂堂大明天子。这难道就是凡人与谪仙的差距?王承恩不解地问道:“请问云仙长,为什么难以扳倒晋商?”云逍笑了笑,“晋商能勾结建虏,疯狂向建虏出售军械、粮食,边军乃至朝廷,又怎么可能会没有丝毫风声?”崇祯眉头大皱。云逍叹道:“只有和权力勾结,资本才能作恶。”崇祯一脸迷糊,叔父说的太深奥了。“晋商早就用大把的银子,在大明的朝堂之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内阁、六部九卿,甚至是军中手握重兵的一品大员,还有宣府、大同的总兵、参将,这些都被晋商用银子养肥了。”“晋商为官员提供银子,官员为他们保驾护航,疯狂吸大明的血,吃大明的肉。”“要是贸然向晋商动手,这不是找死吗?”云逍对晋商的事情,如同隔岸观火,看得十分透...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崇祯云逍》精彩片段


叔父比自己还要小几岁。

自己更是堂堂大明天子。

这难道就是凡人与谪仙的差距?

王承恩不解地问道:“请问云仙长,为什么难以扳倒晋商?”

云逍笑了笑,“晋商能勾结建虏,疯狂向建虏出售军械、粮食,边军乃至朝廷,又怎么可能会没有丝毫风声?”

崇祯眉头大皱。

云逍叹道:“只有和权力勾结,资本才能作恶。”

崇祯一脸迷糊,叔父说的太深奥了。

“晋商早就用大把的银子,在大明的朝堂之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内阁、六部九卿,甚至是军中手握重兵的一品大员,还有宣府、大同的总兵、参将,这些都被晋商用银子养肥了。”

“晋商为官员提供银子,官员为他们保驾护航,疯狂吸大明的血,吃大明的肉。”

“要是贸然向晋商动手,这不是找死吗?”

云逍对晋商的事情,如同隔岸观火,看得十分透彻。

一番话,如同惊雷炸响。

王承恩被震得目瞪口呆。

崇祯骇然变色。

脑袋里一阵“嗡嗡”作响,半晌说不出话来。

大明竟然已经腐烂到这种地步?

可是叔父的话,又怎么可能有错?

半晌。

崇祯勉强定住神,“晋商勾结朝臣,私通建奴,已危及大明根本,这该如何是好?”

贫道自有妙计……云逍笑了笑,淡然说道:“叔我要是没办法解决晋商,还谈什么生意?”

崇祯精神一振,“叔父请讲!”

谁知云逍却是笑而不语。

反倒拿起筷子,不紧不慢地吃着菜。

叔父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卖关子,真是招人恨……崇祯耐心地等着。

云逍放下筷子,又喝了一杯酒,这才开口。

“你让王承恩带话给皇帝,把晋商的事情如实说了,问他有没有兴趣做这笔生意。”

不用带话,朕现在就能决断……崇祯笃定地说道:“陛下又怎么会不答应?”

“光答应还没用,还要有足够的决心。”

“否则即使我有千条计,也没什么用处,要是皇帝中途变卦,反倒还会害死我。”

云逍摇了摇头,对那位崇祯爷,实在是不放心。

崇祯问道:“如果陛下下定决心了呢?”

云逍不假思索地说道:“做两件事,表明他的决心。”

崇祯追问:“哪两件事?”

“其一,免了王德化。”

“其二,将韩爌罢官。”

“做到这两件事,才能够证明皇帝的决心。”

云逍竖起两根手指。

崇祯神色一变。

王承恩吓了一大跳。

王德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廷第一人。

韩爌是当朝首辅,外朝百官之首。

张口就要拿掉内廷掌印太监,以及当朝首辅。

还仅仅只是为了证明皇帝的决心。

云仙长这是要让大明官场来一场大地震啊?

崇祯脸上阴晴不定。

王德化是内臣,拿掉他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可韩爌却是不一样。

他是两朝首辅,素有‘老成持重、清廉贤德’的美誉。

并且铲除魏忠贤一党,韩爌有大功。

没有抓住韩爌大的把柄,直接拿下他,肯定会引起朝堂动荡。

王承恩大胆问道:“云仙长这是何意?”

云逍笑了笑没有说话。

没有其他原因。

王德化贪得无厌,又贪生怕死。

十五年后,李自成兵临城下。

这狗太监主动打开德胜门,迎李自成入城。

至于韩爌。

贪婪无度、沽名钓誉且不说。

还是晋商用大把银子推出的朝堂代言人。

准确的说,韩爌的家族就是晋商一员。

不把他这座靠山扳倒。

还指望将晋商连根拔起?

最让云逍不放心的就是崇祯。


本打算先行在顺天府推广这三样作物。

没想到刘宗周竟然迂腐到这个地步,还指望他办事?

“叔父”说的,果然没错啊!

这些文官,满口的仁义道德。

争权夺利,一个能顶十个。

真正能办实事的,却没有几个。

可笑他以前,竟然把刘宗周,视作治国救世的能臣。

如果不是叔父提醒,大明注定会亡在这些只会空谈误国的文官手里。

想到十五年后大明会亡国,而自己在煤山自缢,成了千古罪人,死后都无言去见列祖列宗。

崇祯哪里还顾忌什么君王礼仪,还会去给这些大臣们留什么面子?

“臣德不配位,特向陛下请辞!”

刘宗周这辈子,都不曾受过这样的羞辱。

顿时羞愤难当,取下官帽放在身前,跪地不起。

崇祯沉声说道:“准了!”

刘宗周站起身,颤颤巍巍地离开了文华殿。

大臣们无不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同时无奈感叹。

陛下现在,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以把控了。

很明显,他是受了那道士的蛊惑。

长此下去,该如何是好?

可是,让他们继续跟崇祯硬刚,却又没有那个勇气。

遵化大捷,皇帝陛下的威望,正高着呢!

关于云逍的封赏,也就再也没有任何异议。

在全国推广玉米、红薯、土豆的事情,也顺理成章。

“那云逍子,到底是何人,竟然得到圣上如此恩宠?”

温体仁的心里,开始琢磨起来。

他是礼部尚书,掌管天下道士的道录司,正是归属礼部。

温体仁打定主意,明天一定要去拜会这个云逍子,想方设法跟他拉近关系。

以后他能不能入阁,就全靠这道士了。

……!

城南,有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宅。

此时在后宅中,范公子正在与一名富态的锦袍中年人密商。

范公子名为范常麟。

这中年人正是其父,晋商八大家之一的范家当家人,范永斗。

“遵化内应的事情败露,定与那道士云逍有关。”

“并且这道士,似乎知道我们晋商与大金交易的秘事。”

范常麟一改白天的嚣张跋扈,神态中透着精明。

乔、常、曹三家的商号被查封,人全都被抓了起来。

如今京中的风声,对晋商极为不利。

八大家花了大笔的银子,才从宫里得到消息。

皇帝先后数次微服出宫,都去过赵家峪的吕祖观。

并且极有可能,是皇帝听了道观中道士的谗言,这才有了遵化的变故。

今天范常麟亲自前去试探,那道士果然可疑。

“我们的秘事,那道士怎么可能知道?”

“古怪,着实有些古怪,总不成这道士,能推算不成?”

范永斗长袖善舞,精明过人。

甚至连朝堂中很多高官,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可此时,他却眉头大皱,百思不得其解。

“不管与他有无关系,抓起来拷问一番也就知道了。”

“如果真的是他,走漏了遵化内应的消息,以后跟大金那边,也算是有交代。”

范常麟阴森森地说道。

今天去赵家峪,虽然有所收获。

可临走的时候,被一群刁民围攻。

虽说最后还是逃了出来,但他被砸了好几下牛粪。

头上更是被砸了几个大包,身上到现在还散发着臭味。

并且,那道士风轻云淡的样子,似乎掌控着范家的一切秘密。

这让范常麟心中,隐隐有了危机感。

必须除掉那道士,这才能心安。

“容我想周全了。”

范永斗闭着眼睛,思索起来。


几人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万万没有想到,以前被儒家洗脑的陛下,现在竟然学会了挖坑。

陛下变了,变得让他们都快不认识了!

那个道士,该不是会什么妖法,给皇帝洗了脑子?

崇祯依然不肯罢休,漠然道:“朕记得韩卿、李卿昨日,向朕请辞,为何还不见递上辞呈?”

韩爌、李标闻言,顿时满脸羞愧,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其他大臣,也都懵了。

直到这时候,他们才明白,皇帝想要加封那道士的态度,是何等的坚决。

哪怕是罢黜内阁首辅、次辅,也再所不惜。

那个道士,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能有如此圣眷?

温体仁见机不可失,再次出声:“陛下圣明,像云逍子这种有功之人,理应重赏!”

徐光启犹豫了一下,跟着开口:“臣附议!”

崇祯这才神色稍霁。

还算是不错,还有两个体己的大臣。

谁知,就在这时,顺天府尹刘宗周坐不住了,站出来昂然开口:“陛下,自古以来,百姓都以稻、黍、稷、麦、菽五谷为食。”

“玉米、红薯、土豆都是外来之物,大明若是耕种,有失天朝体统,也有违祖制。”

“再则,这三样作物不过是刑名之术,近于功利,陛下身为人主,应以仁义为本,方能国泰民安,中兴大明。”

“陛下宠信道士,更非明君所为,望陛下三思!”

刘宗周是当今大儒,人称“千秋正学”,天下读书人的领袖人物。

他的官位,虽然不比韩爌、李标等人,名声却是无人能及。

他此时发声,分量可不是一般的重,让韩爌等人都精神大振。

“腐儒!”

崇祯指着刘宗周,厉声呵斥。

大臣们无不骇然变色。

刘宗周可是享誉天下的大儒。

无论是走到哪里,都是备受尊重的人物。

皇帝这一声“腐儒”,比砍了他的脑袋还要严重。

“如今天灾连年,百姓易子相食,仁义能让百姓吃饱肚子?”

“玉米、番薯、土豆三样作物,可以让无数百姓活命,你却视作不见,把这些作物当做异端。”

崇祯想到云逍关于文官的那些评价,心中冒出一股邪火。

于是言语间越发的不客气,几乎是指着刘宗周的鼻子骂。

“张口仁义道德,闭嘴忧国忧民!”

“黎民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现在有了解决温饱的良法,却反倒极力阻挠。”

“这就是你所说的‘以尧舜之学,行尧舜之道’?”

刘宗周脸色苍白,哆嗦着说道:“臣,臣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住口!”

“你们很多人心里的如意算盘,以为朕不知道?”

“你们无非是替富绅、地主代言,生恐百姓有了饱饭吃,他们再也无法通过粮食,来吸食民脂民膏!”

“为了一己之私,枉顾江山社稷,置天下黎民于水火,其心可诛!”

崇祯愤怒地站起身。

一番话,直接扯掉了大臣们的遮羞布。

众臣无不面红耳赤,胆战心惊。

同时心中震骇万分,掀起阵阵狂澜。

陛下自幼受儒家熏陶,对于天下民情一抹黑。

他又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

这样的皇帝,以后还怎么忽悠?

这大明,要变天了啊!

“我看你们圣贤学说,全都学到狗肚子去了!”

“满口都是腐臭言论,朝廷要你这等只会空谈的腐儒,又有何用?”

崇祯声色俱厉。

这次他是动了真怒。

赵家峪的村民,向顺天府衙门献玉米、红薯、土豆。

不仅没有得到奖赏,反而挨了一顿板子。

崇祯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

这次召刘宗周这个顺天府尹前来议事。


“回禀温大人,府尹刘大人今早,已经挂印而去,衙门现在,由府丞张观张大人主事。”

捕头硬着头皮回复道。

温体仁这才想起昨天的事情。

昨晚上,顺天府尹刘宗周,被皇帝一通怒叱。

肯定是没脸,继续呆在位子上了。

不过也是一样。

想必,如今的顺天府丞,也不敢不卖自己这个面子。

有了这份人情,云逍这小道士,自然会对自己感激涕零。

温体仁道:“那就去回复张大人。”

捕头为难地说道:“小人恕难从命。”

“嗯?”

温体仁脸色一沉。

一个蕞尔小吏,竟敢硬刚堂堂礼部尚书?

反天了不成?

捕头昂着头:“这道士犯的是命案,小人奉命缉拿,还请尚书大人,莫要让小人为难。”

“命案?”

温体仁神色一变。

如果真的是命案,即使是礼部尚书,也不敢公然去插手。

何况他现在的地位,本来就是岌岌可危。

要是被政敌抓住把柄,连他自身都难保。

温体仁向云逍问道:“云道长,怎么回事?”

“我也很想知道,我整天呆在道观里,怎么就扯上了人命官司。”

云逍淡然一笑,眼神中一片冰冷。

范家,这次是下了死手啊!

竟然弄出一个命案!

“去跟云昊说一声,刚才说的事情,让他立即去办。”

云逍向王承恩叮嘱了一句。

王承恩躬身道:“小的明白。”

他现在,也不便亮出身份,阻止这些官差。

只能让云逍,先去一趟顺天府了。

然后让锦衣卫,或者是东厂,直接插手。

温体仁这才看到站在一旁的王承恩,顿时大吃一惊:“王公……”

王承恩狠狠地瞪了一眼。

温体仁顿时醒悟,把后面的话打住。

云逍不曾留意二人的神色,而是笑吟吟的看着捕头,从容说道:“走吧,贫道倒要看看,顺天府和范家,是怎么栽赃贫道的。”

有温体仁当面,顺天府的差役,倒也不敢太过放肆,因此没有给云逍上枷锁。

云逍随着差役,离开了道观。

牛大人凑到温体仁身前。

正要说话,温体仁一声厉叱:“滚!”

牛大人狼狈而去。

道观中只剩下温体仁和王承恩。

温体仁拱手道:“王公公,你怎么在这儿?”

不等王承恩答话,从配殿中,传出崇祯震怒的声音。

“温体仁,你陪叔父,去一趟顺天府。”

“王承恩,立即让曹化淳带人,去顺天府衙门!”

“叔父要是少了一根汗毛,朕拿你们是问!”

王承恩忙回道:“万岁爷放心,我绝不会让云仙长,受半点委屈。”

温体仁的脑袋里,“嗡”的一声,顿时一片空白。

京师东城,顺天府署。

后堂中,府丞张观与范常麟相对而坐。

顺天府的地位十分特殊。

府尹的品级为正三品,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级。

一般由尚书、侍郎级的大臣兼任顺天府尹。

在大明,正三品衙门用铜印。

唯独只有顺天府用银印,位同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

由此可见,顺天府的地位之高。

顺天府丞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品级为正四品,比一般的知府还要高。

范常麟不过是个白身,一个商人之子。

此时张观这顺天府丞,却是如同面对平级的官员。

“范公子交办的事情,本官一定会办到,至于银子……还是免了吧。”

张观将桌上厚厚的一沓银票,轻轻推到范常麟身前。

范常麟不在意地一笑。

如今这大明,还有不吃腥的官儿?

只不过价钱没给到位罢了。

范常麟慢悠悠地品了一口茶水,这才开口:“听家父说,张大人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吧。”


还有一盘蒸红薯,一盘煮土豆。

大臣们面面相觑。

这就是陛下所谓的晚膳?

这是些什么鬼?

徐光启又是一声惊呼:“这是……玉米、土豆和番薯!”

崇祯十分意外:“徐爱卿认得这三样作物?”

“启奏陛下,臣不仅认得,还在自家的田庄里,试种了不少。”

“臣本打算,等明年再试种一批,总结出详尽的耕作之法,再奏请陛下,向全国推广!”

“想不到陛下竟然已经得到了这三样作物!”

徐光启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崇祯欣喜不已,看徐光启的眼神,如同发现了一件奇宝。

谁说咱大明的官员,都是尸位素餐?

这不是有一位关心民生的大臣吗?

过几天就把徐光启带去见叔父,看他还怎么说。

崇祯心情大好,笑着说道:“众卿先品尝,其他事情,稍后再说。”

众人虽然都是饿的肚子咕咕叫,可是在御前用膳,必须讲究礼仪。

因此都是吃的十分文雅,却也都吃的津津有味。

感觉这三样食物,简直是这辈子都不曾享用的美食。

等大臣们都吃的差不多了。

崇祯放下碗筷,叹道:“若是天下百姓,每餐都能跟今日一样吃饱吃好,大明何愁不能中兴?”

大臣们都不傻。

意识到今天的正戏来了,于是全都打起精神。

“不知这三样作物,产量如何?”

“是否能当做主粮,又是否适合全国推广?”

温体仁猜出崇祯的用意,十分配合地问道。

崇祯看向徐光启,“徐爱卿,你来给诸位爱卿解答。”

“玉米、土豆、番薯,都可以当做主粮。”

“并且很容易成活,完全可以在全国推广。”

“臣的田庄里,土豆今年的亩产是四千三斤,红薯五千七百斤,玉米一千二百斤。”

徐光启的话音一落,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崇祯虽然知道答案,但心中依然不免一阵火热。

韩爌等人心思转得飞快,计算着利益的得失。

很快,他们就想透了,皇帝陛下是打算推广这三样作物。

这样的高产作物,一旦全国推广,对他们有害而无益。

于是乎,众人纷纷出声反对。

“世间绝无可能有如此高产的粮食!”

“人吃五谷,这是常识,除了五谷之外,哪里还有什么新的作物?”

“谁敢保证,这新作物无毒?”

“亩产数千斤的粮食,简直是胡说八道!”

“陛下,臣弹劾徐光启欺君!”

“危言耸听,妖言惑众,荒谬之极!”

王晨恩喝道:“肃静,御前不得失礼!”

崇祯脸色阴沉下来,冷漠的目光,从那些反对的大臣身上掠过。

大殿内,顿时寂静无声。

“这三样作物,早就在福建、广东等地耕种。”

“并且就在京郊昌平赵家峪,有人在全村推广三样作物,因此在大灾之年,依然家家户户一日三餐都能吃饱。”

“这是朕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你们不曾问过,更不曾查过,怎么就断定徐卿是在危言耸听,还要弹劾他?”

崇祯面带怒意,声音冰冷。

他不仅震怒,同时也失望极了。

‘叔父’说的一点都没错。

这些大臣,心里装的,全都是自己的利益。

哪里会去管百姓的死活?

以前还真是瞎了眼,竟然指望靠他们来中兴大明?

在崇祯目光的注视下,大臣们刚刚有些暖和的身子,又是一阵寒意。

徐光启大吃一惊,问道:“臣斗胆,敢问陛下,这人是谁,竟然也知道玉米、红薯、土豆?”

崇祯答道:“此人是一名道士,道号云逍子。”

韩爌想到前几天的事情,顿时心中一凛:这道士,莫非就是那蛊惑陛下的妖道?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